界面新聞記者 | 程璐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輔助教育、改善睡眠質量、治療抑郁癥——這些真實的用戶健康生活需求,今天正通過充滿賽博感的腦機接口技術,以消費電子產品的形態,在WAIC的展臺上觸及普通觀眾。
7月26至28日,每年一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簡稱“WAIC 2025”)如約在上海舉辦。踏入WAIC 2025的展館,各種前沿科技產品及信息撲面而來,界面新聞看到,今年腦機接口技術也在正在從科研加速走進現實。
月初,馬斯克的明星公司Neuralink召開了一場發布會,對外展示首批7名患者成功植入設備的使用場景——意念操控成為現實,并公布計劃腦機接口技術將“在2028年實現全腦接口”目標。
中國在該領域也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在中科院等機構推動下,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個進入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臨床試驗階段的國家——一位因意外事故導致四肢截肢的男子,現在僅憑意念就能完成玩五子棋游戲、發短信等等操作。
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探索,腦機接口經歷了漫長的演進歷程,今天腦機接口正處于從科研向產業化過渡的轉折點。
在26日WAIC的主論壇上,腦虎科技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陶虎分享了近期的最大感受。腦機接口是人類大腦和外界世界溝通的一個信息渠道,對于患者是修復的橋梁,對于正常人是增強的途徑,當前腦機接口的產業探索方面,醫療器械是一個必經階段?!暗覀冋嬲氲氖?,腦機接口是可以增強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鏈接的一個重要渠道?!?/p>
不久前,陶虎辭去了中科院前沿技術研發的工作,全職切換到產業界,投入到腦虎科技的創業當中。作為對標馬斯克Neuralink的公司,2021年成立的腦虎科技幾乎是中國當時唯一的侵入式腦機接口企業。近期,腦虎科技在實時漢語言解碼和運動解碼上雙雙取得國際領先的技術突破,獲得學術頂刊Nature的報道。
這是國內首例高通量植入式柔性腦機接口實時合成漢語言臨床試驗,在手術兩天后,患者開始接受相關訓練,術后七天實現了142個常用漢語音節下71%的解碼準確率,且單字解碼時延小于100毫秒。
除了技術成熟度的提高,行業新的外部變化來自于AI技術應用融合。AI讓大腦腦電信號采集的數量和質量都大幅提高,同時這些高質量數據借助AI,也得以更好的分析和編解碼。而集成電路工藝技術,讓腦機接口通道數可以大幅提高,在核心材料、算法等層面也持續有所突破。
實驗室成果想要轉化成可靠的產品與服務,絕非易事。腦機接口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交叉學科,涉及到了電極材料、芯片封裝、醫療器械、算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全系統,特別是通道數增加將帶來功耗、發熱、無線傳輸、生物相容性等一系列連鎖問題。
陶虎也特別強調了這一特性:“無論是馬斯克的Neuralink,還是腦虎科技,并非依賴某個單點的、超越時代的技術突破。核心在于對整個系統內不同環節進行持續的優化迭代與必要妥協,在‘敢犯錯、不斷試錯’中推動產品向前演進?!?/p>
這種系統工程的復雜性與長周期特性,也對投資邏輯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要求。
長期低調的知名企業家、盛大集團和天橋腦科學研究院創始人陳天橋近日罕見發聲,他呼吁投資腦機接口等硬核科技領域需要的是“耐心資本” ,必須摒棄過去互聯網時代的投資套路。
隨著腦機接口領域熱度的提升,近期相關初創公司涌現,投資人爭相出手,產業融資額也不斷擴大。除了醫療領域這一核心賽道,消費級應用場景的探索正日趨活躍,界面新聞在現場看到,不少創業公司的產品也在WAIC上涌現。
啟學象限(上海)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開發的產品,是一款消費級的非侵入式腦機接口耳機。展臺工作人員告訴界面新聞,通過這樣一臺設備,用戶可以在學習、睡眠等多樣化的居家情境中,即可實現對腦電信號的監測和數據反饋。
例如在學生群體中,通過分析腦電波數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持續性以及抗干擾能力得以客觀評估,幫助家長和孩子了解專注力現狀,并為個性化的學習策略和專注力訓練提供科學依據。當前已有學校對該產品表現出興趣。

除此之外,該耳機還可以提供便捷的家庭睡眠監測,評估睡眠問題。界面新聞看到,來到展臺的投資人同樣絡繹不絕,仔細詢問技術細節與市場規劃。
產業化曙光初現,政策層面同樣暖風頻吹,中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中,“腦科學”都被重點提及,上海更是接連推出腦機接口行動計劃、未來產業聚集區等重大舉措,爭做腦機接口高地。
界面新聞在WAIC現場看到的零唯一思,是另一家由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呂寶糧教授與米哈游于2021年聯合成立的初創企業。該公司開發基于多模態情感腦機接口與腦電大模型數據處理分析平臺,當前其與多家知名醫院和研究機構合作,采集了4000+例高質量臨床數據,開發了抑郁癥、焦慮癥客觀評估系統,已經部署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進行臨床驗證。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