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晚間,央企軍工企業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應急預警與救援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中船應急,300527)發布公告稱,因2022年財報存在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公司及相關責任人收到湖北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時任董事長唐勇、總經理王小豐、董秘李應昌分別被處以70萬元、60萬元、60萬元罰款,公司整體面臨590萬元行政處罰。股票自8月1日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證券簡稱變更為 "ST應急",代碼不變,漲跌幅仍為20%。

同時,公司股票及可轉債(應急轉債,123048)于7月31日停牌1天,8月1日復牌;可轉債同日暫停轉股,8月1日恢復轉股。
中船應急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已完成相關整改,會計差錯已于2024年1月完成更正,并計劃在行政處罰決定滿12個月后申請撤銷警示,目前生產經營正常。
根據湖北證監局調查結果,中船應急2022年年報存在兩大核心問題:一是對部分產品提前確認收入,導致營業收入多計3137.24萬元,營業成本多計1839.09萬元,利潤總額虛增1298.15萬元;二是對應收債權壞賬計提方法和賬齡分類錯誤,多計提壞賬準備584.12萬元,利潤總額少計584.12萬元。兩項綜合影響下,公司2022年利潤總額虛增714.03萬元,占披露值絕對值的36.64%,嚴重違反《證券法》關于信息披露真實性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2月,中船應急因2022年類似違規行為曾被出具警示函,涉及提前確認收入、關聯方資金往來未披露等問題。監管部門指出,時任董事長唐勇、總經理王小豐、董秘李應昌作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未能勤勉盡責,導致信息披露違規行為持續存在。
作為國內軍用應急交通工程裝備領域頭部企業,中船應急專注應急產業,以應急保障裝備為核心,向應急救援、應急預警、應急服務板塊拓展,公司產品涵蓋應急保障、應急救援、應急預警和應急服務四大板塊業務。中船應急在軍方市場占有率長期穩居第一,民用市場份額達65%。其研發的動力舟橋、重型機械化橋等產品在多次重大災害救援中發揮關鍵作用。
不過,近年來,中船應急業績波動劇烈。2022年公司因會計差錯更正后,歸母凈利潤由盈轉虧,虧損528.11萬元,這是公司自2016年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2023年業績進一步惡化,全年虧損2.17億元,同比暴跌3996%。
盡管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92.51%至11.61億元,凈利潤扭虧為盈至864萬元,但扣非凈利潤仍虧損1614萬元。進入2025年,公司的業績仍未得到改善,2025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03億元,同比下降26.46%。扣非凈利潤-2,471.27萬元,較去年同期虧損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被ST前,中船應急股價曾逆勢上漲,7月累計漲幅超30%,7月30日收盤仍大漲4.95%,公司當前股價12.51元/股,總市值123.5億。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