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梁寶欣
界面新聞編輯 | 林騰
深圳龍崗區正在加速擴大低空經濟產業鏈。
7月30日,深圳市龍崗區和高德軟件推出了“空中高德”項目。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空中高德”定位為空中版高德地圖,在低空領域用產業平臺整合空域、數據等資源,給公眾、企業和政府提供服務。
其主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給每個飛行器提供精準的“空中地圖”,就像汽車需要導航地圖一樣;第二空域管理問題;第三產業模式問題。
高德地圖副總裁、高德云圖總經理董振寧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空中高德”最重要的是其聚合產業模式,是有能力幫大家賺到錢,這是推動低空產業發展的關鍵。現在低空產業最大的問題是商業閉環缺失,即從業者不知道怎么賺錢,大家都在賠錢。
對于“空中高德”的功能,董振寧有著生動的比喻,他將其比作一張空中活地圖,這張“地圖”涵蓋龍崗區地面交通、低空空域、飛行線路等全域立體交通信息。基于這張“地圖”,安全巡檢、低空物流、應急消防、觀光旅游等多種場景、多種業態、多個主體的飛行器將來都可以在龍崗的空中有序運行,實現融合高密度飛行。?
據了解,“空中高德”核心包括低空三維數字底座、低空保障、低空服務、空域管控等模塊,為發展低空經濟提供數據依據、技術支撐、安全保障、管理工具和業務運營服務。
其中,低空三維數字底座,是依托AI技術實現地圖的構建與日級更新,實現真實場景99%的還原,同時結合高德自有POI、AOI、客流、車流、綠地、水系、道路等數據,集成5GA、ADS-B、RID等通導監設施設備數據,以及氣象、飛行感知等動態信息,并融合起降點、航路、空域等飛行業務數據,匯聚超過30類、100多項多源異構數據搭建起來的。
當前,行業制作三維地圖的主要有兩大難點:一是選擇何種大模型算法;二是如何實現對真實世界的高度還原。
高德早期制作三維地圖時使用的是NeRF(Neural?Radiance?Fields)神經網絡模型,其成像質量高,但效率低。2022年至2023年間,行業出現了“高斯潑濺“(Gaussian?Splatting)這一全新算法,高德率先完成了該算法的工程化落地。而從原始影像輸入到最終三維模型的生成,中間涉及大量極其復雜的工程化細節。
董振寧指出,我國多數低空數據靠手工生產,而高德用人工智能生產,技術水平與谷歌相當,效率是傳統模式的百倍、千倍。憑借此技術,高德僅一個多月就交付了龍崗 388 平方公里數字底座,與手工建設差異較大。?
后續“空中高德”將在三個方面展開嘗試:
低空保障方面,通過提供低空空域、智能預判等信息,支持管理部門基于數據做出更合理的決策,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
低空服務方面,面向低空核心商業參與方,融合人地、通導監、氣象、空域等10余類數據,提供數據服務、用戶服務和產業服務,覆蓋飛行前、飛行中、飛行后的低空活動全鏈路需求。
低空空域方面,支持低空管理部門的空域規劃和航路構建任務,形成可動態調整的公共航路體系。
“空中高德”的出現,帶來的不僅僅是低空經濟技術方面的改變,更為重要的是推動著相應產業鏈各環節逐步走向成熟。
目前“空中高德”有三大舉措解決低空經濟領域商業化問題:一是通過基礎設施建設降低行業成本;二是借助高效審批流程加快審批速度;三是依托聚合產業模式與分賬機制,讓產業鏈各環節都能獲得合理收益,讓大家一起賺到錢,進而合力做大市場。
對于“如何讓大家一起賺到錢”,高德云圖交通及泛政府行業總經理李新輝進一步向界面新聞記者解釋,以前的模式主要靠政府的單項補貼或投資去建設,高德進場后,建立新的產業模式,即讓所有進場的企業不光是獲取項目,更多的是去運營。就像現在打車一樣,未來個人或企業可將無人機等設備注冊到平臺,政府或其他需求方通過平臺采購服務(如城市巡檢、觀光拍照等),資源方只需在平臺釋放能力即可參與。這種模式并非依賴政府補貼,而是通過市場化機制推動產業與生態企業共同發展。
董振寧還提到,目前低空領域還沒有其他主體開展這類聚合產業模式設計。高德敢推進,是因為高德網約車行業憑借這套模式,做到了破千億的業務體量。
“空中高德”總架構師劉曉捷亦向界面新聞記者提到,“空中高德”對產業鏈的影響,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低空領域屬于國家新基建范疇,過去像大基建這類項目,能參與的企業很有限,但“空中高德”在設計之初就是一套開放的生態市場,這套體系能讓盡可能多的企業參與進來,由市場需求端來決定供給端。
要推動開放體系的落地與運轉,需要匹配具備相應基礎條件的區域作為實踐載體。在這一過程中,其落地的選擇有著多方考量。
?劉曉捷提到, 選擇龍崗主要是因為其定位與國家低空開放的核心場景匹配 —— 國家當前優先開放無人機物流場景,而龍崗作為深圳重要的物流樞紐,與這一核心場景契合;同時,龍崗還擁有優質的空域條件,禁飛限制少,屬于高質量空域區,能為空域審批授權后的飛行活動提供基礎。
中金公司發布的研報亦指出,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涵蓋測繪、巡檢、消防、物流、旅游、交通、農業等眾多領域,隨著飛行器經濟性、安全性等核心技術指標不斷優化,低空經濟商業應用有望遵循“載物—載人”、“旅游—交通”的順序漸次展開。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個原因外,龍崗在低空經濟領域已具備相應的產業基礎。數據顯示,目前龍崗已集聚了150余家低空經濟上下游企業,具備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到人才培訓、應用推廣的全產業鏈服務。
與此同時,“空中高德”的落地也推動著龍崗低空產業的發展。目前“空中高德”已在龍崗示范區落地9億元產業基金,并吸引了10余家低空生態企業聚集,共同開展技術研發與適配工作。
對于未來的發展,龍崗區主要負責人對界面新聞等媒體表示,龍崗區將加快完善低空產業基礎設施,全面拓展低空場景應用,與高德地圖等一起,圍繞智慧交通、智能駕駛、即時配送、虛擬社區等領域進行合作。
發表評論